近日,FMG首席执行官弗里斯特表示,因为中方没有在9月底达成相关融资协议,所以FMG与中方达成的铁矿石长协价格已经失效。这番表态被业界认为是单方面解约。然而,就当此事在中国被广泛报道之际,FMG又给了中国一个截然不同的表态,宣布仍在与中方买家就是否继续优惠供应铁矿石进行磋商,该优惠继续延用还是就此取消,将于今年底完成最后一批发往中国的铁矿石货船后再行决议。
FMG数日之内的两种前后相对的表态,给了外界巨大的想象空间。FMG与中钢协之间孰是孰非,以及二者之间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国内媒体关注的焦点。但就此问题,当事双方均三缄其口,不对此时发表任何解释。
已进入热身的2010年铁矿石谈判,中方要想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还需更多努力。而FMG的表态,无疑是把中国推入了更加被动的处境,使2010年中国的铁矿石谈判环境再度恶化。而FMG的表态,实际上意味着中方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而现在的局面的形成,都源于今年8月,FMG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宝钢签署的协议。协议约定,中国钢铁企业在2009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之间将从FMG采购大约2000万吨铁矿石,价格比力拓与新日钢铁达成的价格低约3%。同时,中方必须帮助FMG在今年9月底之前,帮助FMG筹得55亿~60亿美元的融资。但遗憾的是,理想并没有变成现实。
回顾09年漫长而反复的铁矿石谈判,中国钢企最终只能接受没有成果的结局。当然,其中有经济危机的影响,但也是中国庞大的钢铁产能即使是在危机肆虐的形势下,也依然得到了发展的现实情况,极大地刺激着澳洲“两拓”的神经。面对中国钢铁产能对铁矿石的巨大需求量,中国在与“两拓”交恶的情况下,也只能更多的依赖于淡水河谷及中小铁矿石出口商的供应。而就在中国钢企以为FMG可以成为2010年的铁矿石谈判的筹码时,FMG的表态成了中国钢企劈头泼下的一盆冷水。如何重新定位双方的角色,成为中国钢企不得不重新考虑的问题。
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FMG从无到有,直至发展成为澳洲第三大铁矿石出口商,与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情缘,是中国庞大的铁矿石需求成就了今天的FMG。
但仔细考量之后,我们依然可以看出,FMG并不想向澳洲的两位前辈学习,强抬铁矿石价格以造成与中国钢企交恶的局面。在FMG的发展蓝图中,大量后续产能的开发尚需中国的巨额资金的投入。而FMG的铁矿石也需要在中国的市场上变成现实的价值。这也就是缘何FMG同意将出售给中国的铁矿石价格较上一年度下降35%,高于三大矿山与日韩钢铁企业达成的33%降幅,成为中钢协在谈判中仅有的“硕果”。
FMG作为澳洲第三大铁矿石生产商,其发展必须需要中国庞大的市场,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也不会放弃FMG的铁矿石供应。FMG和中国市场唇齿相依的关系,决定了双方只能通过努力达成双赢。也只有出现这样的结果,才能给纷扰的铁矿石谈判带来一些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