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铁矿石贸易商和钢铁厂,就像是一个填不饱的皮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在极大的程度上带动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也使得国内钢企不得不对世界铁矿石资源产生巨大的依赖。中国庞大的钢铁业产能,使得中国每年消费了世界铁矿石贸易量的60%,而其中大部分来自于与国际三大铁矿石巨头的贸易。
而国际三大铁矿石贸易商垄断世界主要铁矿石供应量75%的现实,使中国在铁矿石价格上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制约。自中国2002年加入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价格机制以来,中国就经历了铁矿石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中国日益庞大的铁矿石贸易量并没有让国内钢企在价格上占得半点便宜,2009年度中国“以贸易量换定价权”的梦想也终究破灭。
但国内的近800家钢企和超过15000家铁矿石贸易商,却在2009年度漫长的谈判中,进口了超量的铁矿石。在世界经济普遍下跌的背景下,依靠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钢铁工业庞大的原料需求,国际铁矿石贸易市场一枝独秀。
而从中国国内需求来讲,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中国钢铁受国际市场实际需求严重萎缩的影响,大量钢材的出口转内销使国民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压力。在国家一揽子经济计划的带动和大量基础项目的建设,同时也带动了汽车及家电行业的异军突起。大量的下游产业的带动,在消化部分过剩产能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对钢铁工业形成刺激,出现了大量的钢材企业积压和社会积压。
据《中国钢铁企业网》记者得到的数据,截至12月11日,全国主要城市钢材社会库存量达1157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09%。而据业内专家推测,到2009年底,国内钢材的总库存量应该在7000万吨-8000万吨,高出2008年约2000万吨-3000万吨。而据另外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累计进口量为51481万吨,同比增长36.8%,并且有可能在2010年到来之前突破6亿吨。除去钢铁工业的实际消耗,预计全年将产生近亿吨的铁矿石库存。
《中国钢铁企业网》记者认为,如此庞大的钢材库存积压和庞大的铁矿石库存,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足以使国内钢企在2010年度实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与三巨头的谈判中能更加张弛有度、进退自如,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这样的。
2010年,对于中国钢企来讲,将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年度。在之前相关政策决策层就针对中国钢铁产能过剩严重的状况,出台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修订版)。同时,欧美等主要经济体接连发起的针对中国钢材的“双反”贸易调查,又将使国内钢企在新的一年中面临较大的出口困境。这一切都在一定程度上局限着国内钢铁产能的进一步增长。所以,就目前的钢材库存积压和超量的铁矿石库存,都将有可能成为中国钢企参加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的筹码,成为国内钢企进一步争取相关利益的另一张“硬牌”。
世界铁矿石市场的垄断现状,使国内钢企与其他小矿场的密切合作变得越来越清晰。而与世界其他铁矿石供应商的密切合作,将会使中国在运用“中国钢铁产能第一”这张“硬牌”时能更得心应手。随着中国工业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钢积累量已经慢慢接近饱和,中国钢铁就应该积极地利用自身的这一优势,逐渐打破世界铁矿石垄断对我国钢铁发展造成的影响,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